基于季节性特征考虑的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探讨
作者:刘家喜     来源:万达规划院文化旅游分院

季节性被认定为旅游业或旅游休假活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著名学者Allock将其定义为:游客流集中于一年中相对短暂时间段的趋向。导致旅游活动季节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人群的特征,二是旅游度假区本身的特征。从旅游人员群体的角度来讲,季节性特征可被描述为一系列的制度和习俗因素,包括文化的、社会的、经济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空余时间的可获得性和分布。可获得的空余时间的长短与旅游者旅行距离的长短存在正比关系,旅行距离是可获得的时间总量的函数。

从旅游度假地方面来讲,季节性特征与旅游吸引体的特征或旅游度假活动内容的特征相关。例如:夏季往往是海滨旅游度假地的高峰旅游季节;对于拥有冰雪景观或天然滑雪场地的北方城市,冬季是十分宜人的旅游时节;而对于一些以民族民俗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区,每年的民族文化节日会吸引大批的游客聚集。

一、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所引发的问题

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不平衡将意味着:旅游场所或设施在高峰季节最大限度甚至超负荷运行,同时,在一年中绝大部分的旅游淡季里旅游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总结起来,季节性的旅游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二是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指:旅游旺季游客量过大以至于超出环境容量,景点和景区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行,导致环境破坏、旅游资源质量下降;经济问题是各旅游度假区更加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指旅游淡季旅游设施利用率低,大量旅游服务资源闲置的问题。

二、应对旅游活动季节性不平衡的策略

应对旅游活动季节性不平衡性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着眼于旅游管理方法和政策,如通过限定高峰期每日游客人数来降低高峰期的压力,通过降低票价或费用来提高旅游淡季时的游客量;第二类是从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角度, 通过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旅游度假区以达到平衡峰差、延长旺季,使自然资源和人工设施在不同时节都能以合适的方式发挥其价值。其中,第二类方 法策略对绝大多数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和建设更有实质意义。本文将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即整个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开发) 来探讨应对季节性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开发多功能的旅游度假区

按照功能和用地布局,旅游度假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单功能型和多功能型。单功能型(也被称为集中型)度假区功能比较单纯,区内居民点一般迁出,生产与居住功能退出,除了必要的生态保护功能以外,游憩功能居于主要地位;而多功能型(即离散型)度假区生产、居住、生态与游憩功能并重, 是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文化系统、景观系统、 基础设施系统与游憩系统的复合。多功能的旅游度假区作为一个复杂的完善的生态系统,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外来人口、交通的吸收消化能力也更强。相比单一功能的旅游度假区,旅游旺季时大量外来游客对系统的冲击和破坏能力大大减小。同时,在旅游淡季,除游憩之外的其他功能系统照常运转,区域的大部分用地以及基础设施同样发挥着效益而不至于完全闲置。因此,在旅游资源和用地范围允许的前提下,规划或开发多功能的旅游度假区是更适宜的选择。

2、开发淡季旅游吸引点

对于海滨、山岳等以自然资源为主导的旅游度假区,淡季的低效益问题尤为突出。发掘淡季市场潜力,开发淡季旅游项目十分必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人文资源,开发富于文化特色的景观资源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例如:山东蓬莱是国家级著名旅游度假区,其淡季时间长达半年,明显影响了全年的旅游经济效益。在如何开发该地区淡季旅游项目问题上,有关学者提出了以下策略:利用蓬莱沿海渔民祭海的习俗开发渔灯节;借助妈祖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利用海洋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品等。

万达集团所打造的文化旅游项目,具有投资大、规模大、功能多元化等特点,其丰富的业态本身就可以延长旅游度假的“旺季”。但部分项目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如何营造“四季常青”的度假氛围,仍需要从宏观规划、微观技术以及人文资源的挖掘等多方面着手努力。

设计探讨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