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建筑问题探讨
作者:陈 岚     来源:厦门外国语学校图书馆  

当前,图书馆正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及转变的阶段,图书馆的功能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了转变,同时对图书馆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必须适应发展变化的要求,笔者认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核心应该体现在灵活性、多功能、智能化及艺术性四个方面。

一、要求图书馆建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扩展性

灵活性是指建筑布局、平面结构、家具和设备等都应具有灵活性特点,即内部的可变性。既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同时考虑远期发展和改变布局的可能。传统图书馆藏、阅、借、管布局固定分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内部再次出现各部面积重分配,传统的固定式空间布局已不能适应发展变化,因此,对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提出了灵活性、可变性、扩展性的要求。

1、现代图书馆要求以人为本,全方位开放,阅览室空间与藏书空间逐步融合,阅览室的概念已完全不同了,阅览室将是按学科专业设置,实行外借与内阅藏书一体化,这种大开间式的布局,既是藏书库房,又是阅览室,也是借书处,这样的布局使读者一目了然,更接近读物,如同进入超市,自取书刊,也可以阅读光盘及网上资料,还可以自带的手提电脑来馆上网查询收集。对图书馆来说,减少了管理层次和工作人员。若欲区分阅览室内不同载体和不同的读者群,也只是用可移动的轻质隔断,因此建筑设计需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同藏阅一体化建筑,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的格局,强调开放式的概念和结构。

2、随着电子文献及网络信息资源收藏比例的增加,对馆舍空间的需求也将减少,传统书库藏书面积无限扩大的趋向受到抑止,甚至可能减少,现代图书馆的收藏空间正在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转化。但阅的部分及其他功能的使用空间将相应增加所需面积。例如开展机检、电子、网络服务项目需要一定的空间,面积的再次重新分配意味着仍然要求建筑设计要有最大的灵活性,可随时调整,且具备扩展性。

国外30年代就产生了图书馆模数式建筑的理念,我国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同藏阅一体化建筑,模数式建筑设计已受到图书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成熟的图书馆建筑样式。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是运用模数式设计的成功典范,该馆楼高四层,同层高、同荷载、同柱网,适用性强,每层阅览室的面积有1600平方米左右,藏书、阅览、外借、咨询、检索、情报服务、计算机终端等集中在一起,既方便了读者,又节省了工作人员。北大图书馆新馆单层阅览室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这样的大开间使读者感到十分明快、便捷,利用率也得到提高。

另外,图书馆的书架也由固定式改为可移动的层架式书架,当一个单元需改为它用时,可随时调整。

二、多功能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已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借阅要求,也决不仅仅是由机器组成的数字世界,还要满足人们的社会教育、文化和娱乐需求,体现出综合性的多功能性,功能决定形式,为此,还应有展览厅、演讲厅、学术活动室、小剧场、影视欣赏厅等各类文化设施,成为举办展览、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教育培训、娱乐活动的场所,还应给予残疾人特别关怀,入口处专设无障碍通道,阅览室专用座位和辅助设施,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有些图书馆甚至开设为读者服务的小商店、快餐店、咖啡厅、书店等,使人们感到亲切和温馨,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社会活动的新型图书馆,作为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设有30多个阅览室和20个研究单间,开架书刊达100万册,还有一个上下两层共764个座位的报告厅、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和四个学术会议厅、以及音乐欣赏室、放映室、视听室和钢琴室等,可以举行国际性的大型展示会、报告会和研讨会。真正成为市民的文化教育娱乐中心。法国国家图书馆在馆内设有音乐厅、会议厅、书店、银行、邮局、停车场等。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筑,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还要具备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多项功能。建筑设计时必须将这些发展趋势考虑进去,合理安排空间。

三、智能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出现,对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高效、多功能、便利、舒适的环境的建筑物。图书馆建设综合布线系统更显得十分必要。图书馆的综合布线系统应当考虑满足四个部分: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电话布线系统、监控布线系统、广播和背景音乐布线系统,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将以上各方面线路统一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用一次布线完成连接所有的各系统设备,可任意连接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机、传真机等,具有兼容性强、易于扩充升级、经济性、安全性、标准化等特点。它克服了传统布线系统各自独立、重复投资的缺陷,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管线的预埋及信息点的预留,为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留下充分余地。另外,阅览室的座位上应预置一定数量的网络接点。否则今后还要布槽打洞,影响使用和美观。这样的整个建筑物的设施、配置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特点。

四、建筑艺术

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筑不仅具有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外型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地方特色、富有艺术性。馆周围的绿化区,馆前的喷泉、小品、荷塘、假山,馆内外的雕塑壁饰、字画、名人名言、室内视觉舒适的色彩环境、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等营造了浓厚、高雅的文化氛围,令读者赏心悦目。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内外美的和谐统一。不能只追求局部美,而忽视了于周围环境的和谐。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馆前设花台、水池、雕塑和休息平台,为读者提供了户外休闲和交流的空间,也美化了周围的环境。曲阜师大馆的造型在于周围环境协调方面较为成功,馆高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馆前后的园林池水,底层古拙敦厚的石墙,体现历史的厚重,显得古朴典雅,又散发现代气息,完全融入到了校园内部小环境和历史名城曲阜的大环境之中。

有些馆颇具民族特色,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将模数式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有机结合,使图书馆与周围建筑物的风格保持一致。

一些新建馆具有标志性,成为城市或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如位于塞纳河畔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是由四幢外观如打开的书本一般的建筑组成,建筑物之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被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为20世纪末的一大奇迹。厦门市新馆选址湖滨中路白鹭洲东面,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投资预计将超过2亿元,设计方案采用国际邀请招标方式,设计要求典雅、简洁、明快、大方,体现时代特色,并且做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争取建成厦门市的标志性建筑。

过渡时期的图书馆的内涵在不断的变化,功能在不断扩展,也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筑,图书馆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要携手合作,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建筑的先进经验,在坚持模数化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遵循新的建筑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按照图书馆的特定需要灵活掌握,将模数式建筑特点与美学融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个性鲜明、新颖的现代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 夏国栋.20世纪90年代中国图书馆建筑概览.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5)

3 王启云.图书馆网络综合布线及网络系统工程.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1)

4 聂家昱.正确处理转型期图书馆建筑中的矛盾.河北科技图苑,2000(4)

 

图书馆理论分析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