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洁净手术部
7.6.1 洁净手术部由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和非洁净辅助用房组成,应划分洁净区(Ⅰ—Ⅲ级)、准洁净区(Ⅳ级)和非洁净区。
7.6.2 洁净手术部中洁净手术室数量按以下原则之一确定:
1 每50张病床或每25张外科病床设1间手术室。
2 按下式计算成:
式中A—手术室数量;
B—需要手术病人的总体位数;
T—平均住院天数(d);
W—手术室全年工作天数(d);
N—平均每间手术室每日手术台数。
7.6.3 洁净手术部的设计与均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技术规范》GB50333的规定。
7.7医疗技术部
7.7.1 检验科、病理科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有单独排风系统,产生有害气体的部位(试剂配置、标本处理、实验装置等)应采用负压洁净工作台,涉及对人体或环境有危害的微生物气溶胶操作,应在二级(含)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2 若采用一般空调系统,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30%~60%。
7.7.2 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根据实验对象确定是否采用洁净用房。
2 涉及危险微生物气溶胶操作的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3 生殖学中心的体外受精实验室应按Ⅰ级洁净用房设计,可以采用局部集中送风,倒置显微镜工作台应要求防振,振幅不大于2μm。;取卵室应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并采用局部集中送风;以上噪声均应不大于50dB(A)。其他洁净辅助用房(冷冻室、工作室、洁净走廊等)可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局部集中送风。所有装修材料均不应有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化学源和放射源,不得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设备和材料。
检查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电生理科、超声科、纤维内 窥镜科宜设置独立的一般空调系统,温度22—26℃,相对湿度30%—60%。
2 心血管造影室操作区宜为Ⅲ级洁净用房。洁净走廊比操作间低一级。对邻室保持+8P的正压。辅助用房采用一般空调。
3 放射科的检查室、控制室采用一般空调,能独立调节,应考虑室内设备发热量的影响。当采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时不应在机器上方设置任何风机盘管机组等末端装置及其水管。
检查室、控制室和暗室应设排风系统,自动洗片机排风须采用防腐蚀的风管。排风管上应设止回阀。
在设有射线屏蔽的房间,对于穿墙后的风管和配管,应采取不小于设墙壁铅当量的屏蔽措施。
治疗操作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当采用一般空调时,温度22~26℃,相对湿度40%~60%。当在操作区局部设净化区时,宜不低于Ⅲ级,对邻室保持不小于5Pa的正压。
2 心脏导管治疗室、导管室、无菌敷料室均应不低于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2~26℃,相对温度40%~60%,噪声≤55dB(A)。
3 热伤处置室宜按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4~27℃,相对湿度≤60%,噪声≤60dB(A)
4 听力检查室若设空调系统必须采取周密的消声减振措施,噪声≤30dB(A)。一般宜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如条件不允许,应该将末端装置设置在远离无声室的顶棚内,并采用消声装置、隔声设施;应降低回风口气流噪声。无声要求高的检测,可以采用暂时停止空调,隔断气流等方法。
5 磁共振机(MR)室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
扫描间内必须采用非磁性、屏蔽电磁波的风口,不允许任何建筑设施管道穿越。
核磁共振机的液氦冷却系统必须设置单独的排气系统,直接连接到核磁共振机的室外排风管。管道必须采用非磁性材料,管径不小于250mm。
6 核医学科(ECT)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扫描间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且1小时内的温度变化不大于3℃。
其他房间可采用一般空调,但排风应按GBZ120和GBZ133处理。
7 放射治疗科空调系统必须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种类与使用条件确定。宜采用单风管的全新风空调方式。
应保证各室的必要的送排风量。根据放射物质所规定的室内外浓度计算送排风量,室内外浓度应控制在上限定值以下。
新风空调机内应设置粗效和中效以上两级空气过滤器。如当排气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气侧使用高效过滤器。
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区域内,相对于管理区域外要经常保持负压,排气风管的材料宜采用氯乙烯衬里风管。并在排风系统中设置气密性阀门。应在净化处理装置的排气侧设置风机,保持排风管内负压,排风机后于空调系统关闭。
当贮藏室、废物保管室贮藏放射性同位素时,要求24小时排换气。
7.8 中心供应中心
7.8.1 中心供应站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中心供应站应保持有序梯度压差,无菌区相对正压不低于10Pa,清洁区相对正压不低于5Pa,生活或卫生通过区为零压,污染区对外维持不低于-5Pa的负压。
2 中心供应站的无菌区应按Ⅲ级洁净用房设计,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高压灭菌器应设置局部通风,低温无菌室(如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器)要有独立排风系统,并设相应净化(或解毒)器。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30%~50%。
3 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 总排风量不低于负压所要求的差值风量。污染区内的回风应设置不低于中效的空气过滤器,送风口不作特殊要求。
4 清洁区、生活区和卫生通过区可采用普通空调。清洁区温度为18~21℃,相对温度30%~60%。
8 电 气
8.1 一般规定
8.1.1 医院电气设备工作场所应分为:
0类医疗场所:无需与患者身体接触的电气装置工作的场所。
1类医疗场所:需要与患者体表、体内(2类医疗场所所述环境)接触的电气装置工作的场所。
2类医疗场所:需要与患者体内(主要指心脏或接近心脏部位)接触以及电源中断危及患者生命的电气装置工作的场所。
8.1.2 医疗用房所对应的电气设备工作场所(以下简称医疗场所)的分类见表8.1.2。
表8.1.2 医疗安全设施等级与类别的分配示例
医疗场所以及设备 | 类别 | 自动恢复供电时间 | ||||
0 | 1 | 2 | t≤0.5s | 0.5s<t≤15s | 15s<tc | |
门诊诊室、门诊检验 | X |
|
|
|
|
|
门诊治疗 |
| X |
|
|
|
|
急诊诊室、急诊检验 | X |
|
|
| X |
|
抢救室(门诊手术室) |
|
| Xd | Xa | X |
|
急诊观察室、处置室 |
| X |
|
| X |
|
手术室 |
|
| X | Xa | X |
|
术前准备室、术后复苏室、麻醉室 |
| X |
| Xa | X |
|
护士站、麻醉师办公室、石膏室、冰冻切片室、敷料制作室、消毒敷料 | X |
|
|
| X |
|
病房 |
| X |
|
|
|
|
血液病房的净化室、产房、早产儿室、烧伤病房 |
| X |
| Xa | X |
|
婴儿室 |
| X |
|
| X |
|
心脏监护治疗室 |
|
| X | Xa | X |
|
监护治疗室(心脏以外) |
| X |
| Xa | X |
|
血液透析室 |
| X |
| Xa | X |
|
心电图、脑电图、子宫电图室 |
| X |
|
| X |
|
内窥镜 |
| Xb |
|
| Xb |
|
泌尿科 |
| Xb |
|
| Xb |
|
放射诊断治疗室 |
| X |
|
| X |
|
导管介入室 |
|
| Xd | Xa | X |
|
血管照影检查室 |
|
| Xd | Xa | X |
|
磁共振造影室 |
| X |
|
| X |
|
物理治疗室 |
| X |
|
|
| X |
水疗室 |
| X |
|
|
| X |
大型生化仪器 | X |
|
| X |
| |
一般仪器 | X |
|
|
| X |
|
扫描间、γ像机、服药、注射 |
| X |
|
| Xa |
|
试剂培制、储源室、分装室、功能测试室、实验室、计量室、 | X |
|
|
| X |
|
贮血、 | X |
|
|
| X |
|
配血、发血 | X |
|
|
|
| X |
取材、制片、镜检、 | X |
|
|
| X |
|
病理解剖、 | X |
|
|
|
| X |
贵重药品冷库 | X |
|
|
|
| Xc |
医用气体供应系统、 | X |
|
|
| X | Xc |
消防电梯、-排烟系统、中央监控系统、火灾警报以及灭火系统 | X |
|
|
| X |
|
中心(消毒)供应室、空气净化机组、 | X |
|
|
|
| X |
太平柜、焚烧炉、锅炉房 | X |
|
|
|
| Xc |
a:照明及生命支持电气设备 b:不作为手术室 c:恢复供电时间可在15s以上,但需要持续3-24h提供电力。 d: 患者2.5m范围内的电气设备 |
8.1.3 医疗用房内禁止采用TN-C接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