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城市化的见证者。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推动房地产从“城居”走向“郊居”,进而走进“旅居”时代。旅游地产作为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载体,以资源、品牌、主题等为驱动,以满足游客和居住者对优质生活的需求为目的,通过复合型、多元化的产品业态组合,寻求旅游地产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一、旅游地产的构成要素
1.创意化的主题
旅游地产根据各地的特色,选择的主题可以涵盖文化、体育、艺术、自然风光、娱乐等,项目通过主题打造来凝聚地域特色。
2.景区化的环境
建设旅游地产项目的目的之一是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的休闲度假空间,在环境打造上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环境空间。依照旅游景区环境建设的原则,做到步步为景、人在景中。
3.集聚化的空间
各种功能要素在一定空间内集聚,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居住者和游客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同时内部实现商务、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完整的消费供应链条。
4.休闲化的产品
基于居民和旅游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融合观光、娱乐、运动、会议、体验、居住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化产品,形成休闲度假的全方位产品链条。
5.社区化的服务
作为未来主导新型生活方式的载体,旅游地产项目必须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作为保障,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运营。
二、旅游地产的主要产品
随着中国旅游地产的迅速升温,目前在市场中常见的几种旅游地产产品有以下几种:
1.以提供第一居所为主要目的景区住宅
市场定位 | 开发地段 | 价值体现 |
为本地置业者提供第一居所为主要目的 | 多建在旅游资源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 | 通过依靠旅游资源(自然的、人文的或二者兼有的)条件,如优美的自然风光、主题突出的人文内涵、多种休闲娱乐设施,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此类房地产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种 类 | 开发特点 | 进一步分析 | 典型代表 |
第一类 | 直接靠近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开发景区住宅 | 对风景区建设和旅游开发几乎没什么建设性贡献,有的甚至还对旅游景区造成一定破坏 | 很多城市旅游景区附近的住宅,如重庆晋愉的公园地产 |
第二类 | 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景区附近开发景区住宅 | 不依附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景区,先投入巨资,专注开发大型旅游项目,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进行房地产开发 | 深圳华侨城集团是先由旅游起步,旅游“带靓”环境,环境带旺地产,地产促进华侨城全面发展 |
第三类 | 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 | 房地产与旅游景观的开发高度融合,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 | 浙江宋城集团在杭州乐园开发的荷兰水街私人酒店、地中海公寓、地中海别墅、高尔夫酒店等 |
2.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度假房地产
市场定位 | 开发地段 | 价值体现 |
休闲度假是最大的特点,为异地置业者提供第二居所为主要目的,附带投资功能 | 多建在大中城市远郊或远离大中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附近,或建在旅游资源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 既依托现有的优秀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又投入休闲度假设施设备的建设,大力营造旅游度假氛围。一时间重新热火的海南景观住宅多属此种模式 |
因引进国外“分时度假”的概念和相关销售模式,此类房地产又有多种小的分类,具体如下:
分类名称 | 销售模式 | 经营模式 | 获取回报 |
产权酒店 | 将酒店的每一个单位 分别出售给投资人 | 投资人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或分时度假网络管理,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 | 投资人拥有该酒店每年一定时间段的免费居住权 |
时权酒店 | 将酒店的每个单位分为一定的时间份,出售每一个时间份的一定年限的使用权 | 同上 | 消费者拥有一定年限内在该酒店每年一定时间(如一周)的居住权 |
养老型酒店 (在高尔夫球场、登山、滑雪等运动地附近开发度假别墅) | 投资人在退休前购买退休养老度假村的某 一个单位 | 委托管理公司经营管理 直至退休后自用。管理期 间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 | 该物业在产权人去世后由管理公司回购再出售,收 益归其家人所有 |
时值度假型酒店 |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分数”,成为选购产品的货币。使用这些“分数”在不同时间、地点、档次的度假村灵活选择其分数所能负担的住宅设施 | 消费者不拥有使用权或产权,只是为休闲消费提 供便利、优惠和更多选择 | “分数”消费可以获取更大的折扣和免费居住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