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研究
作者:CCDI-高枫     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也不断的扩大,高品质的医疗资源缺乏与城市医疗资源的相对集中产生了矛盾。继而在国内一些大型城市及发达地区相继建设了1000张甚至40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本文以近期两个新建超大型医院设计着手,试图以医疗体系模式,继而归纳整理,作以探索及回顾。

   首先明确超大型医院的概念。何谓超大型医院?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设定的建设规模限定为1000张床位,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建设1000床以上的综合医院,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医院根据市场需求或区域卫生规划的利好条件下,在新院迁建及老院改扩建项目中,均突破标准所设定的规模限制,大幅度的增加了床位数,由此我们可以定义超过1000床以上的规模的即为超大型医院。


   超大型医院的特点及带来的一些问题。

1.       超大型医院高度集中了地区性的医疗资源,使之更有效率,更专业,更有竞争力。细数国内几所建成的超大型医院,如深圳滨海医院(2000床),无锡医疗中心(1500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300床)等无一不是整合当地最优质的卫生资源,并处于其区域中心及城市重要枢纽,定位较高,形成区域内医学中心及教育中心。

2.       对于低级医疗机构,或周边同类医疗机构来说,超大型医院无疑具有掠夺性,指导及合作关系。

3.       由于医院本身所具有的环境特点,超大型医院有一定的管理上的风险,超大型医院一般实行区域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治疗,从而细分病种并细分临床专科及亚专科,科室规模大且庞杂,对医院管理者来说面临着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及医疗模式的流程再造。

4.       一旦形成超大规模后,就诊流线变长,交通人流复杂程度难以估计。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稳定的医疗体系模式确定对超大型医院设计最初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对1000床以上的综合医院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体系。


【图:济宁第一人民医院,CCDI方案】

当前超大型医院建设存在着多种情况,如在一些大城市医院用地条件受到限制,只能在院区内改扩建增加床位数,或医院选择在新城区或在医院附近新征用地建设,医院用地四周沿城市道路,限制条件较少,并多以矩形或规则用地为主,有利于医疗过程的空间序列。后者为现在常见的新建超大型医院的主要方式之一,也为网格形医院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可实施条件,本文探讨的1000床以上超大型医院基本属于此类范畴。

传统的工字形和王字形的医院均以门诊在前、病房在后,医技居其中的形式布置,其中医技为十字中心,存在着穿科,物流,人流交叉或者交通瓶颈的现象,相对200-300张床位的小规模医院来说,由于门诊人数及医护人员较少,科室分布相对简单,这种布置方式基本可以满足。还有一种环形模式,主要以环形走道来串联门诊医技,在环形以外的区域可以作为内院或中心绿化,虽然解决了人行交叉的问题,但是对于超大型医院来说面积较大,其环形走道会造成流线偏长,病人往返医技,诊室时间较多,并不适合超大型医院的高效集约交通组织。

所以一旦医院上了规模以后,尤其是1000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来说,无论从科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人流,物流的走向,都非常繁杂,对消防,节能及对医院未来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为合理而且科学逻辑地排列,并能够满足医院功能内涵的体系与形态。那么网格形模式+医疗街串联门诊,医技,病房模块如何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特点:

特点1:以多通道形成疏导和限制两种类型的路线,避免了把不同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大型综合体建筑中所带来的流线混乱,保证了一级医疗工艺流程的明晰和二级医疗工艺流程的简洁。

特点2:网格形集中式布局,能根据情况需要,分阶段逐步扩展与建设,并节约用地,便于未来发展。

特点3:网格形医院模式强调了功能和形体组合的逻辑关系,以医院街的模式,将各功能模块区域连通,形成便捷明确,便于医疗人员及管网布置的空间组织模式。


网格形医院模式流线组织根据内部的功能分区,以及各部门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将不同性质的流线分别组织(急诊,感染门诊),而将关系密切的流线集中考虑(门诊,医技,住院等区域间的主交通流线)

多通道的运用其实早已在大型医院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譬如我们常见的医患分流,即使用了独立的医生通道,患患分流,洁污分流抑或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中三区(污染区,准洁净区,洁净区),手术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感染门诊等分流,分区,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已在2009121日实施,按医院建筑区域划分了低,中,高,极高四个区域。其中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对医院的疏导和限制提出了明确范围,多通道的使用较好解决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及隔离要求。

1 [2] [3
理论研究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