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湿地公园设计的多层面剖析
作者:广东中建设计院     来源: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天水围新市镇以北,毗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于2006年建成运营。香港湿地公园占地61h㎡,位于天水围,被认为是一个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它试图提供包括保育、生态旅游、教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之间的平衡(图1)。湿地保护区包括溪畔漫游径、湿地探索中心、生态探索区、湿地工作间、演替之路、河畔观鸟屋、泥滩观鸟屋、鱼塘观鸟屋、红树林浮桥、蝴蝶园和原野漫游径(图1- 1 )。香港湿地公园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负责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曾获香港环保专业议会颁发的2006年环保建筑大奖等众多殊荣。


1.      设计策划层面

1)        定位分析——与规划目标高度一致

在香港湿地公园建筑设计开始前,建筑师可以利用的上一级成果包括香港旅游协会(现为香港旅游发展局)及渔农处(渔农自然护理署)在1999年完成的《香港国际湿地公园及访客中心可行性研究》 (图1 ,市场顾问公司为湿地公园制订的市场分析报告,以及香港湿地公园规划目标。建筑设计的负责机构香港建筑署以上述文件成果作为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

可行性研究中明确将湿地公园定位为一个世界级的自然保育、教育及生态旅游地。而湿地公园规划目标:建设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服务市民、游客及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以保护。扩展游客的旅游经验。提供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支持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解释和资源中心。此外,香港渔护署在2002年委托市场顾问公司为湿地公园制订的市场定位策略、品牌策略及调查访客概况。顾问公司估计在公园开幕后每年访客数量约为54万人次。游客类型包括外地访港游客、本地市民和学生,以家庭旅游为主。通过分析上述成果,可以得出作为湿地公园主体建筑访客中心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展示、交流、教育、亲子。

由于湿地公园的建立目的是弥补因发展市镇而失去的大量湿地生境和生物栖息地,以及每年有超过12万只季候鸟在这里过冬或作为迁徙的中途休息站,因此在公园规划中十分强调建筑形象与自然融合,融入大自然成为湿地公园建筑的形象定位。规划布局中还规定越深入公园,建筑物的高度和设施的密度越低。借此,建筑设计人员得以明确公园内建筑的形象和规模定位。

2)        功能设置——生态教育和无障碍功能的重视

香港湿地公园访客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0000㎡,其中包括4个主展厅、放映室、观景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儿童游戏区等。

自然景观旅游区访客中心的功能设置一般由协助服务系统、知识科普系统、消费供应系统、交通集散系统和管理办公系统组成。以下是香港湿地公园访客中心各功能系统的具体设置构成:协助服务系统:自动检票、询问处、导览点、洗手间、衣帽间、轮椅租借服务处、残疾人士洗手间、救伤站、育婴室、无障碍设施;知识科普系统:四个主展厅、观景廊、贝贝之家、放映室、中央影院、资源中心、儿童游戏区(沼泽历奇);消费供应系统:餐厅、厨房、礼品店、儿童手工作坊;交通集散系统:入口广场、中庭、内部员工停车场、残疾人停车位。管理办公系统:办公室、会议室、监控室。

湿地公园访客中心的功能设置中,消费供应、交通集散和管理办公基本属于必备功能。知识科普和协助服务系统在满足了旅游活动生态、互动和自主的发展趋势的同时,有利于加强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 [2] [3
景观分析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