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反围合努力
作者:     来源:

围合

         在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的领域里,空间一直被认为是最纯粹、最本质、最不可缩减的概念。并且,围合被认为是空间存在的普遍真理。
        提及空间,被广泛引用的概念便是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话的意思是,30条幅集中到一个毂(车轮中心车轴穿过的圆木),有了毂中间的洞,才有车的作用。用陶泥做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子,有了门窗和四壁的空间,才有房子的作用。所以给人的便利,全是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子所说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空间。
        空间很容易被感知和使用,但却具有极大的抽象性。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空间所具有的的特征,很难用恰切的语言进行描述。空间很难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元素,因围合而具有清晰的边界,一旦围合空间的事物消失,空间的主体性便也随之消失。
反围合

        将空间赋予主体性,并真正关注空间本身,并从设计学语境建立起最为完整的空间理论体系,是比尔希利尔和他的空间句法理论。
        空间句法始创于1970年代,由比尔希利尔和朱丽安汉森的《空间的社会逻辑》、比尔的《空间是机器》和汉森的《家庭和住宅的解码》等一系列书籍和文章开拓了空间研究的新领域。希利尔这样解释道,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城市的方法,主要是了解社会和经济因素是如何逐步影响并形成空间的。用当今的流行术语来说就是把城市看成是自组织系统。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石是反对围合空间,在《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一文中,比尔希利尔反思了和批判了建筑学中围合空间的概念。他写道,建筑学告诉人们,空间秩序的建立基本上取决于人们如何去布置实体元素,比如边界和墙。当一个物质的外形甚至它的存在都是由其他物质限定的,这个物质又是如何独立存在的呢?建筑学中普遍把空间定义为围合,这样就把空间的概念偷换为创造空间的实体了:首先,空间作为物质的主体性也就消失了;其次,它也忽视了空间之间的关联性,日常直觉告诉人们,这种关联性是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核心;再次它也把空间重新定义为一种纯粹的局部现象。从而把空间定义为围合这个概念导致了现代运动中某些学派制造了破碎的城市空间。
        与众多空间理论有所区别的是,空间句法把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其切入点是回归到空间本身。它首先抛弃了那种认为空间是作为实体的背景的想法,而认为空间不是人类活动的北景,而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本质方面。也就是说,人在空间中运动,并在空间中与其他人交往;甚至看待所谓的背景空间局有一个自然的、必然的空间几何形态。这个几何形态表现为以下几点:运动本质上是线性的;交往需要在一个凸空间内进行,这样所有的人才能看到其他人;人们从空间的任意一点向四周望去,都能形成一个尽可能大的形状自由的无障碍视觉空间,称之为无障碍视域空间,而且当人们在建筑和城市的复杂空间中行进时,这些无障碍视域空间会逐步叠加起来,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了人们对整个空间的一个全面的几何印象。(Hillier,2005
        建筑物和城市按照这些几何概念组织起来。比如说,城市中的空间大部分是线性的,包括街道、林荫干道、林荫路、小巷等,并且城市空间也包括一些称之为广场或者是公共开放空间的空间。所有这些空间的功能都受到它们的无障碍视域空间的特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几何语言构筑出了城市的语言,并能反映出人类的活动和体验。并且,人类空间不仅仅是指个别空间属性,而是指很多空间之间的相互关联,它们构成了整个建筑或者是整体城市的空间布局,这称之为空间的组构,即存在于各个局部之间并能够形成整体的关联。(Hillier,2005
        这种连续的无障碍视域空间——凸空间,还有空间组构即构成整体性的关联,是对建筑角度的围合空间的反对。
        在《反对围合空间》一文中,希利尔(Hillier,1988)进一步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反对围合空间的概念,指出现代住宅区导致贫民远离城市生活的原因,那就是过分强调单个住宅区内的居民的共同出现和交流,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寻常街巷里的陌生人像发酵一样多
雅各布斯早在1963,也同样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调围合的城市社区提出了批评,她提到,只要我们从任何角度上把社区看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就像乡镇中的社区一样,那么社区的概念在城市中就变得毫无意义。(Jacobs,1963:127)她强烈地批评了能容纳7000多人的舒适的内向社区的设想,在这个设想里,每一个社区拥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系统、购物街和社区活动中心(Jacobs,1963:124)。她指出人活动的相互联系和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机会才是城市的重点。她强调,城市的整体性把个人和群体利益联系到了一起,这使城市的重要财富之一或者可能是最重要的财富。” Jacobs,1963:129)。雅各布斯认为只有这些社区允许与其它局部区域和活动群体在适当程度上交互混合,这个过程才会发生到社区的层面上。
        空间句法和雅各布斯从社会学角度表达了反对围合空间的概念。而自然性是空间的另一重要特征,与生态空间的破碎有关。俞孔坚的反规划理论,从生态学角度体现了反围合的概念。
        “反规划理论是一种生态空间规划方法,直指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空间的问题:针对土地而言的大地景观的破碎化、针对水而言的自然水系统和湿地系统的破坏、这对生物而言的生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的大量丧失。
        “反规划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优先控制不建设区域,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试图建立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反规划试图将城市与生命土地的图底关系颠倒过来,通过从自然到城市的逆向规划程序,产生逆向的规划成果。
        “反规划理论自身并没有直接提出反对围合空间的概念。但其对城市与生命土地的图底关系的颠倒,本质上是一种反围合的概念。特别是城市中的景观,一直依赖于城市图底关系中的”——建筑的围合而存在。而作为的城市景观则在建筑的高傲自大和侵略状态中,被挤压和切割,构成公共空间的衰落和生态空间的断裂。反规划从城市的彼岸出发,直至城市的中心,试图依据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建立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而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就如同空间句法中的无障碍视域空间——凸空间及具有关联性的空间组构一样,同样是对围合空间的反对。

1 [2
景观技术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