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ead Mall
作者:未知     来源:广东中建设计有限公司

 PART 1:购物中心之死

    什么是Dead Mall

    关于Dead Mall,美国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国家。简单来讲,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新兴零售业态的挤压、核心租户的变化以及初始设计的限制等等因素,导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购物中心衰退现象,死亡购物中心随即出现,Dead Mall的概念也被正式提出。

    作为商场运营状况的一个专业词语,Dead Mall特指空置率过高、欠缺交通联系及人流偏低的购物商场,那些衰退中的、装修过时或者价值下降的商场也可以称为Dead Mall

    对于上述的名词解述,您也许认为还过于笼统模糊,普华永道(PWC)和新城市主义协会(CNU)曾联合发布了一个关于Dead Mall的报告中,对其进行了一个更为精确的定义:每平方英尺的年营业额低于150美元,或者营业额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的商场。

        Dead Mall典型案例

        Eastwood购物中心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1960年开始营业,是美国东南部第一家全封闭的购物中心,开业时其租户为典型的服装、食品和日杂商店。到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还开设了保龄球馆、小型高尔夫、游乐园、电影院以及百货类主力店,最后发展成为美国南部最大,也是经营最成功的购物中心之一。

    然而到了2004年,Eastwood在业主转让、竞争压力等等因素困扰中轰然倒下,最终由沃尔玛集团买下该地块,并且于20066月实施拆除,成为最典型的购物中心“死亡”案例。

 PART 2:死亡名单遍及全球

    以美国为首蔓延全球

    其实,Dead Mall作为商业时代的产物,是商业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一种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起源于美国,但在商业地产大发展的背景之下,Dead Mall并不局限于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区,如今它更像是一场瘟疫,从美国蔓延到了全球,并且来势汹汹。

    根据著名Dead Mall统计和资料网站Deadmalls.com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已经宣布“死亡”的购物中心数量已经超过440个,并且“死亡”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执行董事格里·梅森日前也对媒体表示,未来5年内美国1300家最大的封闭式购物中心还会有大约15%会倒闭。

    不光是美国,另据Deadmalls.com统计,在加拿大境内已经有14家购物中心宣布“死亡”。而在北美地区以外的国家中,中国和新西兰也各有1家商场名列死亡名单。其中中国的这家商场正是东莞新华南Mall

    国内高空置率成普遍现象

    对于Dead Mall这样一个词语解释的逐步展开,我们发现,门可罗雀、凋敝冷清的商场在我们身边并不占少数,而随着商业地产热潮的涌进,空置率高、人流偏低等商场“杀手”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商业地产如今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引用调查数据称,2012年中国大城市购物中心整体空置率上升,二线城市的平均空置率为10.5%,高于2011年的10.2%;一线城市空置率从2011年的7.9%增加至目前的8.4%

    而来自仲量联行的报告也显示,全国主要商业城市中,2012年北京的商场空置率达12.7%,成都和重庆的数据分别为12.6%10.9%。而商场空置率最高的为沈阳,高达24 .3%

    此外,商场人流偏低是目前众多商场面临的问题,这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开商场上。以本土信息为例,据赢商网针对成都6家近两年新开商场的评测调查数据统计,这些被调查的商场中的大部分在下午传统人流高峰期时,每分钟进入商场人数不超过15人,一些商场甚至低于10人。而这些商场中大部分人气和人流主要集中在餐饮食肆区域,像服饰类商品的楼层和区域人烟寥寥,属于人流偏低、人气低靡现象。

    外媒的报道和多方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中国,商业地产刚刚起步又在极速膨胀的这个市场其实已经略显疲态,高空置率、低人流等已经成为全行业内的普遍问题,而这就可能直接导致商场的“死亡”。而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快速蓬勃发展的市场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就陷入如此疲惫、甚至是濒临“死亡”的尴尬境地?

 PART3:三问“死因”

    一问:购物中心热潮,是否存在过剩?

    世邦魏理仕于去年调查公布的数据便显示,在购物中心建设面积方面,中国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购物中心建设面积最大的十个城市中,中国有八个城市入围,且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均为中国的城市。

    就本土而言,高力国际成都分公司日前发布的成都零售物业市场2012年下半年回顾报告中显示,以2012年为开端,成都购物中心市场将迎来一轮供应高峰,继2012年度5大购物中心开业,共计827598平方米商业面积供应入市之后,预计2013年还将有新世纪环球中心、龙湖北城天街、银石广场、凯德天府等6个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开业,合计新增商业面积约816000平方米。

    购物中心建设一拥而上,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购物中心间激烈的竞争压力。而如此之大的开发量和新增面积,是否存在潜在的市场过剩?

    专家观点:短期供大于求

    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副董事彭芳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成都购物中心集中入市,很难用数字去衡量是否过剩,从目前情况来看肯定存在短期的供需不平衡。彭芳琪表示,成都作为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城市规模还是人口数量形成逐年递增的需求。因此,短期的供需不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市场消化,而目前关键在于需求的合理分配。

    与此同时,据此前锐理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大成都范围内共有150个城市综合体在建,其中110个位于主城区,这一体量为“全国之最”。 成都锐理数据平台公司总经理郭洁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2012年是成都商业地产的爆发期,这也是顺应了最近几年全国商业地产的供应潮,但短期内供大于求,“未来20年的消化量集中在三五年供应”。

1 [2
商业分析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