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 制 项
4. 3. 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4. 3. 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 3. 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10%。
4. 3. 4 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4. 3. 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 般 项
4. 3. 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 3. 7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室外非饮用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 3. 8 绿化灌溉采用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
4. 3. 9 室内非饮用用水采用海水或再生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4. 3. 10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4. 3. 1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中低层建筑不低于10%,高层建筑不低于5%,超高层建筑不低于2.5%。
优 选 项
4. 3. 12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中低层建筑不低于20%,高层建筑不低于10%,超高层建筑不低于5%。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 制 项
4. 4. 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或地方标准的要求。
4. 4. 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一 般 项
4. 4. 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 4. 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采用预拌砂浆。
4. 4. 5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4. 4. 6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4. 4. 7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4. 4. 8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4. 4. 9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优 选 项
4. 4. 10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和(或)建筑构件。
4. 4. 11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4.5室内环境质量
控 制 项
4. 5. 1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
4. 5. 2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
4. 5. 3 室内游离甲醛、苯、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或香港《办公室及公众场所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计划指南》的规定。
一 般 项
4. 5. 4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1%。
4. 5. 5 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4. 5. 6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高于35.6℃。
4. 5. 7 设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4. 5. 8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4. 5. 9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优 选 项
4. 5. 10 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4. 5. 1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4.6运营管理
控 制 项
4. 6. 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4. 6. 2 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4. 6. 3 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4. 6. 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
一 般 项
4. 6. 5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4. 6. 6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
4. 6. 7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 6. 8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4. 6. 9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 6. 10 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
4. 6. 11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优 选 项
4. 6. 12 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