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美国商业地产研究(一)
作者:罗毅,廖爽     来源:网络

19001950:萌芽期

重点城市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分别在1 8971 8921 904年投入地铁运营,市中心交通便利,大量人口从郊区搬往地铁沿线。市内零售业的发展以家庭式小型店为主,具有“沿街商业”特色。芝加哥市中心的“Market Square是首个小型规划购物区,集办公、公寓、俱乐部等为一体,预示着地产开发商“购物中心”想法开始萌芽。虽然汽车在1915年开始投入生产,但是由于受到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汽车普及率较小。小型百货商场为主要零售业态,分布于交通便利、易达性好以及人流量比较大的街道两旁,便于市民交流和物品周转。在此期间,全美共27个地区型购物中心建成投入经营,大部分配有临街停车场设施,其业态形式也日渐丰富,位于俄亥俄“Town & Country Shopping Center" 开辟了夜间购物先例,开始有露天表演吸引游客.

19501970:决速成长期

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以汽车带动各大产业发展,主要就是汽车带动高速公路的发展,把居民工作、购物和娱乐的板块拉得更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大城市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活条件恶化,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大型购物中心数量在这个时期开始迅速发展,这段时间新增数量超1 20个,新增可租赁面积约1.2亿平方英尺。


传统的购物模式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次变革,购物中心建设郊区化,居民开始习惯周末开车到郊外,购买一周所需物品并存放与冰里,这也就是初期的功能性购物模式。购物中心的建筑模式也是针对其特点而设计,大量建立便捷的停车场,方便居民从高这公路下来停车购物,而中心内有各式各样货物满足居民要求。由于这些购物中心都在郊区,成本较低,所以大部分具有大型批发式的特点;沃尔玛在1962诞生,布局在郊区,主要在高速公路沿线。Sears也在该时期着重郊区销售。旺盛的市郊购物中心带动了其他商用物业的发展,很多批发商,工厂都相继建成。


19701990社会适应期

70年代中期,美国爆发了能源危机,石油价格暴涨,小汽车到郊区购物成本升高。开发商和城市规划部门开始对郊区化的商业地产发展进行了反思,考虑城市建设是否应该具备更多的休闲与购物设施,购物中心的发展也开始思考城市市区化发展的可能。80年代初,兴起了回归都市的浪潮,商业地产迎来了第二次改革。一方面开发商对已有的功能性购物中心进行改造完善,比如加入巨型的影院系列和游乐场设施,改造具有单一功能的购物中心,另一方面在都市文化基础上增添休闲要素。1976年波士顿的QuinCy Market的建成,是第一个“欢乐集市”,使老的市镇得到重生。而后芝加哥在市内建起第一个直立的购物中心 Water TOwer PIace内有7层楼的商铺,22层楼的

酒店和40层楼的会寓。


19902010成熟饱和期

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网络购物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店对传统店面发起冲击,很多零售商也逐渐开展在线业务推广产品。90年代初,新建购物中心体量下降了约70%归因于当时的信用危机和公司翻新与改造购物中心计划。行业特点逐渐演变为注重节能环保意识,融合新设计理念并增加业态组合变化。1993年,REITsI资模式启动,波士顿地产、西蒙地产等行业巨头开始并购小公司,迅速扩张经营规模并建立独有的品牌特色。

业态组合多样性和新型购物中心理念在明尼苏达州的“The Mall of America”完美体现。作为集合游乐公园、夜总会、餐饮业等业态的一个超大型购物中心,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仅约一半面积用于零售.该中心是公认为娱乐业和零售业完美结合的新型购物区佼佼者。


[1] [2] [34 [5] [6
商业分析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